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品大全 > 针织布破洞成因分析 染厂与针织厂的责任归属

针织布破洞成因分析 染厂与针织厂的责任归属

针织布破洞成因分析 染厂与针织厂的责任归属

针织布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破洞是常见质量问题,其成因可能涉及染厂或针织厂的生产环节。具体责任归属需根据破洞的特征、位置及生产工艺流程综合分析。

一、针织厂可能的原因

  1. 原料问题:毛纱本身存在强力不足、条干不匀或结头过多等缺陷,在编织过程中易断裂形成破洞。
  2. 设备因素:针织机针钩磨损、沉降片调节不当或导纱张力过大,可能导致纱线被割断或过度拉伸。
  3. 工艺控制:车间温湿度不当会使纱线变脆,编织密度过紧也会增加破洞风险。

二、染厂可能的原因

  1. 化学损伤:染整过程中使用的强酸、强碱或氧化剂若浓度过高,会降解纤维素或蛋白质纤维,导致局部强力下降。
  2. 机械摩擦:染色机滚筒、导布辊有毛刺,或布匹在染缸中过度堆积摩擦,都会造成物理性破损。
  3. 工艺失误:毛纱染色时升温过快、绳状处理时扭结过紧,都可能使纤维产生隐伤后在后续环节显现为破洞。

三、责任判定要点

  1. 破洞形态分析:边缘整齐的切割状多属针织厂机械损伤,边缘毛糙的撕裂状常为染厂化学降解所致。
  2. 位置规律性:重复出现在特定针路的破洞应排查针织设备,随机分布的破洞需重点验证染整工艺。
  3. 过程追溯:通过留样对比坯布与成品布的强力变化,可明确损伤发生在染前还是染后。

建议建立联合质量追溯机制:针织厂需加强坯布检验并留存样品,染厂应规范工艺登记与布面检查,通过数据共享实现精准归责。对于毛纱类针织布,更需注意纤维特性,采用温和染整工艺,从源头上降低破洞发生率。
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zencan.com/product/682.html

更新时间:2025-10-28 15:54:08

产品列表

PRODUCT